過去,視頻新聞受限于網絡帶寬的卡殼延時、手持攝像機的不穩(wěn)定、畫面不夠清晰等原因,一直沒能給受眾帶來最佳的體驗。同樣地VR/AR技術及終端設備雖然經過多次迭代,但用戶視覺體驗效果仍然難以令人滿意。
如今,這一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G+智能眼鏡”帶給新聞傳播全新的報道方式,首先是5G網絡高帶寬、低延時的特性徹底消除了用戶的視覺眩暈感。其次,借助近眼顯示、感知交互、渲染處理、網絡傳輸和內容制作等新媒體技術的媒體們,紛紛嘗試為用戶構建身臨其境、虛實融合的沉浸式新聞內容。
“5G+智能眼鏡”可以讓用戶站位第一角度,與新聞記者、編輯、當事人一起“共享”整個新聞事件,成為“新聞現場”中的一分子。
據了解,紐約時報、CNN、CGTN等新聞媒體機構已開始嘗試為受眾提供360度、720度全景視頻新聞。其中,紐約時報推出了一款基于VR技術的新聞應用軟件——NYT VR,內容訂閱者通過紐約時報免費提供的硬紙眼鏡(Google CardBoard)能夠在該軟件上觀看VR新聞內容。CGTN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首次使用RealSet虛擬系統(tǒng),在C01主演播室新聞直播與錄播過程中運用AR技術進行虛擬植入,設計制作了20多個高精度虛擬前置,包括地圖、數據、中歐班列、石油開采、港口、特別節(jié)目LOGO等,生動地詮釋了“一帶一路”與世界各個地區(qū)和國家的經濟、文化往來。
如今,我們國內的新聞媒體在5G即將大面積商用之前,又做了哪些嘗試呢?一起來看一下,“所看即所播”——在2019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網等國家主流媒體組成的新媒體采訪中心已經嘗試采用AR智能眼鏡以現場跑兩會記者的第一視角進行現場采訪報道。據中國發(fā)展網產業(yè)發(fā)展頻道記者了解,此次選用的AR智能眼鏡、從硬件到內容均來自一家叫Top Smart 上海翊視皓瞳的公司。整個智能眼鏡的重量僅有69克,續(xù)航時間達到6個小時,視頻畫面達到1080p的清晰度……現場的采訪報道視頻流通過5G網絡送到云平臺的主編編審后臺,借助AR智能眼鏡讓后臺總指揮中心和前方實時交流實時交互,實現第一時間的聯動調度。
在兩會報道期間,搭載5G網絡基礎的AR智能眼鏡和AI人工智能聯合報道,節(jié)省了大量反復校稿的時間與人力投入,可以更加高效和精準地快速出稿??梢哉f,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新手段新形式新科技感的新聞報道嘗試。
5G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快的網絡傳輸速度、更低的網絡延遲,同時還將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虛擬/增強現實技術(VR/AR)等一系列革命性技術一并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對新聞媒體而言,5G時代意味著嶄新的機遇與無限的可能,以5G為通道的AR智能眼鏡的新技術勢必會給新聞傳播帶來前所未有的革新。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今年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绷暯街赋觯h報、黨刊、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fā)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5G+AR智能眼鏡”的傳播手段,正是順應了習近平對新媒體提出的“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的新聞信息服務”的新要求。
網絡4.0時代下,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一一出現,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5G+AR智能眼鏡”將迎難而上,多點布局,勢必帶給新聞輿論宣傳4.0時代更為豐富強大的滲透力、互動力和影響力。
文章來源:互聯網
文章排版:深圳視普泰驗光師培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