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驗光師驗光前不查視力而直接驗光,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驗光前的視力檢查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驗光前的視力檢查常常包括以下內容:
1、裸眼遠視力:了解裸眼視力,初步判斷顧客的生活情況。如裸眼視力在0.3以下則不能滿足基本的日常生活,強烈建議配鏡光學矯正。圖片
2、戴鏡遠視力:了解顧客戴原來的眼鏡的視力矯正情況。如果原來眼鏡矯正視力遠低于正常(1.0)則,要分析原因:很久沒有驗光,度數增加了?(此時,新配鏡可以足矯);有眼病,視力不能矯正?(此時可能本次驗光也不能矯正,提前向顧客說明);習慣了低矯正的度數,足矯無法適應?(此時要注意,本次配鏡度數也要欠矯些,避免適應性問題)
3、裸眼近視力:如果裸眼近視力好于裸眼遠視力,說明顧客可能是近視眼;如果裸眼遠視力好于裸眼近視力,說明顧客可能是遠視眼;如果裸眼近視力、裸眼遠視力都不好,說明顧客可能是散光;如果裸眼遠視力好而裸眼近視力差,說明顧客可能是老花。
4、針孔遠視力:很重要,但很多驗光師都忽略做。針孔遠視力如果較裸眼遠視力提高,說明顧客有屈光方面的問題;如果針孔遠視力較裸眼遠視力無提高甚至下降,說明有眼科器質性病變,視力可能也矯正不了。
可見視力檢查能初步判斷是否屈光不正及屈光不正的性質,是視光檢查的常規(guī)內容,是必做的內容,驗光師應在工作中反復實踐。
視力檢查場地要求和視力檢查方法
學校視力普查是學生近視防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視光學流行病學調查的核心內容,本文介紹學校開展視力普查活動時的查視力方法和場地要求。
場地:有遮光窗簾,可以形成暗房,安放2~4個標準視力表燈箱。
燈箱和反射鏡:1.0視力行與被檢查者的眼睛位置平行;鏡子放置于距離墻面 2.8m標記處并正對燈箱的位置。距燈箱視力表平面1m、2m處分別做標記。距燈箱視力表平面1m處向燈箱方向能看到最大的E視標(0.1)時視力為0.02,向鏡子方向能看到最大的E視標(0.1)時視力為0.08;距燈箱視力表平面2m處向燈箱方向能看到最大的E視標(0.1)時視力為0.04,向鏡子方向能看到最大的E視標(0.1)時視力為0.06。
燈箱下的椅子:要求可以調節(jié)高度。
1、安裝視力表的注意事項
(1)表面須清潔平整。
(2)表的高度以表上1.0視力(對數視力表上5.0)的標記與被檢查的眼等高為準。
(3)表上必須有適當、均勻、固定不變的照明度,一般為400~1000Lux,且必須避免由側方照來的光線,及直接照射到被檢者眼部的光線。陰晴不定的自然光線亦不適宜,以免引起不準確的檢查結果。
(4)表與被檢者的距離必須正確固定,國際標準視力表,患者距表為5米。如室內距離不夠5米長時,則在2.5 米處置一平面鏡來反射視力表。此時最小一行標記應稍高過被檢者頭頂。
2、檢查與記錄方法
(1)檢查前應向被檢者說明正確觀察視力表的方法。
(2)兩眼分別檢查,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查一眼時,須以遮眼板將另一眼完全遮住。但注意勿壓迫眼球。戴眼鏡的學生查完裸眼視力還應該查戴鏡視力。
(3)檢查時,讓被檢者先看清最大一行標記,如能辨認,則自上而下,由大至小,逐級將較小標記指給被檢者看,直至查出能清楚辨認的最小一行標記。如估計患者視力尚佳,則不必由最大一行標記查起,可酌情由較小字行開始。
國際標準視力表上各行標記的一側,均注明有在5米距離看清楚該行時所代表的視力。檢查時,如果被檢者僅能辨認表上最大的“0.1”行E字缺口方向,就記錄視力為“0.1”;如果能辨認“0.2”行E字缺口方向,、則記錄為“0.2”;如此類推。能認清“1.0”行或更小的行次者,即為正常視力。
注意0.8以上的視力行數允許錯2個;0.5、0.6的視力允許錯1個;如果超過這個標準就認為達不到該行視力標準。
(4)如被檢者在5米距離外不能辯認出表上任何字標時,可讓被檢者走近視力表,直到能辨認表上“0.1”行標記為止。此時的計算方法為:視力=0.1× 被檢者所在距離(米)/5(米)。舉例;如4米處能認出則記錄“0.08”(0.1×4/5=0.08);同樣如在2米處認出,則為 “0.04”(0.1×2/5=0.04 )。
(5)如被檢者在1米處尚不能看清“0.1”行標記,則讓其背光數醫(yī)生手指,記錄能清的最遠距離,例如在750px處能看清指數,則記錄為“750px指數”或“CF/750px”。如果將醫(yī)生手指移至最近距離仍不能辨認指數,可讓其辨認是否有手在眼前搖動,記錄其能看清手動的最遠距離,如在250px處可以看到,即記錄為HM/250px”。
驗光前詳細問診的重要性
國內多數眼鏡店接待顧客的第一句話常常都是“你好,需要配鏡嗎?”(其實在詳細問診前,是不能確定是否配鏡的)之后通過簡單的插片驗光就能給出配鏡處方。過程中驗光師與顧客交流的主要內容集中在眼鏡產品的介紹上,而較少對顧客的生活工作情況、用眼情況、眼部病史等做詳細的詢問了解。這樣的配鏡是不全面的,由于配鏡前了解到的信息不足,常常會造成顧客投訴和退貨。
那具體應該如何做、做哪些驗光前的問診呢?下面總結驗光師的常規(guī)問診內容:
一)主訴和現(xiàn)病史:顧客來配鏡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對視力的需求是什么,是要求一般日常生活(0.8~1.0)還是要較高視力(比如射擊運動,要求1.2以上的視力)?眼鏡是用來看遠還是看近的?了解后才知道對于顧客的個體視力矯正是到0.6?1.0?還是1.5?而不是統(tǒng)一的1.0了。
視力不好(模糊、視物不清、視近困難等)的時長;了解其視力問題是短期出現(xiàn)的還是長期存在的。如果短期出現(xiàn)快速視力下降,那就需要排除眼科器質性病變的問題。如果是長期存在的視力問題,到眼鏡店的顧客一般都是屈光問題。
有沒有伴隨癥狀:如眼睛流淚、眼前黑影飄、眼睛酸脹干澀等問題?如有,要詢問這些情況出現(xiàn)的時長;有無治療過,怎么治療的?如果顧客有上述伴隨癥狀時,我們排除眼科器質性病變后要通過視光學的方法發(fā)現(xiàn)注有無視疲勞情況,并通過合適的光學工具和視覺訓練處理。
二)戴鏡史
原來戴什么眼鏡?隱形還是框架眼鏡?或是一些特殊的眼鏡如漸變鏡、硬性隱形眼鏡等。是什么度數?怎么配戴的:持續(xù)配戴還是需要時配戴?有沒有停戴的情況,為什么要停戴?(避免又出現(xiàn)導致顧客停戴的現(xiàn)象)
根據原來的戴鏡習慣、戴鏡史,我們給顧客驗配新的眼鏡時就能多考慮包括眼鏡的形式(框架、隱形)和眼鏡的度數(光度、軸向)等因素綜合考慮(盡量不改變顧客原有的戴鏡習慣和方式),增加顧客的配戴適應性和舒適度。
僅憑顧客的口述舊鏡的度數等是不夠準確的(而顧客口述的度數只是一個模糊地范圍,顧客更不知道鏡片瞳距、瞳高等配裝參數),所以,如果顧客帶著舊鏡,一定要通過焦度計來檢測眼鏡的光度和裝配數據。舊鏡的驗配參數對新的眼鏡有重大的參考意義。對成人來說,新配鏡一般要避免(與舊鏡相比)有過大的光度、軸向變化。
三)日常、生活習慣:不同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對配鏡有重要的影響。
通過對日常、生活習慣的了解,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顧客的視力、視野需求并按需求給配鏡處方。比如:室外活動多的顧客,不建議用硬性隱形眼鏡;用電腦多、閱讀寫字多的顧客要考慮其視近需求而減少一些近視度數;眼睛與電腦屏幕的高度相對位置,這對于做漸變鏡的顧客要告知其使用電腦時要求屏幕比眼睛低,以方便使用近用區(qū);眼睛到閱讀物的習慣距離則是下加光度的重要參考;對視野需求的了解(比如開車和運動需要大視野)方便我們給漸變鏡的顧客確認鏡片設計。
四)眼科、全身病史的詢問:
詢問有無眼科疾病史、手術史。有眼科病史的,尤其是影響視力矯正的病史、手術史,會影響視力的矯正。通過詢問詳細了解眼科病史后,如果視力不能矯正,就要從眼病查找原因了。另外,了解有無青光眼病史、青光眼家族史(潛在的青光眼),對后面的擴瞳檢查就更有必要了!切記,有青光眼病史患者不要輕易擴瞳驗光,要在眼科醫(yī)生確認可以擴瞳后才能做。
全身病史也要詢問,如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有可能會眼底出血或其他并發(fā)癥影響視力的矯正。
有藥物過敏史的,要注意可能會護理液過敏。如:有藥物過敏史的隱形配戴者出現(xiàn)眼紅等并發(fā)癥可能就是護理液過敏!
對于兒童來說,還要問圍產期健康情況。比如早產和低體重兒發(fā)生近視、弱視的可能性較正常兒童大很多。
可見,有經驗的驗光師在配鏡前通過詳細的問診就能初步判斷眼鏡要怎么配,大大提高的驗配效率。同時也能讓顧客感覺到驗光師的專業(yè)性而建立信任。
Loading...
Loading...